原行政法院之判例是否可以引用作為處分法據?
依行政法院組織法第16條之1第1項及第2項規定,最高行政法院於107年12月7日前已依法選編之判例,除無裁判全文可資查考者停止適用外,其餘效力與未經選編為判例之最高行政法院裁判效力相同,雖可供中央或地方機關作為行政處分裁量時之參考,但不得據以引用作為法據。
依行政法院組織法第16條之1第1項及第2項規定,最高行政法院於107年12月7日前已依法選編之判例,除無裁判全文可資查考者停止適用外,其餘效力與未經選編為判例之最高行政法院裁判效力相同,雖可供中央或地方機關作為行政處分裁量時之參考,但不得據以引用作為法據。
財政部依稅捐稽徵法或稅法所發布之解釋令,對於據以申請之案件發生效力,但有利於納稅義務人者,對於尚未核課確定之案件亦適用之。 惟財政部發布解釋函令,變更已發布解釋函令之法令見解,如不利於納稅義務人者,自發布日起或財政部指定之將來一定期日起,發生效力;於發布日或財政部指定之將來一定期日前,應核課而未核課之稅捐及未確定案件,不適用該變更後之解釋函令。 財政部發布之稅務違章案件裁罰金額或倍數參考表變更時,有利於納稅義務人者,對於尚未核課確定之案件適用之。
行政主管機關就行政法規所為之解釋,應以法條固有之效力為其範圍,自法律生效之日起有其適用。惟解釋令發布前已確定之行政處分所持見解縱與解釋令不符,除經上級行政機關對該特定處分明白糾正者外,亦不受解釋令影響而變更;但經行政訴訟判決確定之處分,行政機關不得再為變更,以維持行政處分已確定之法律秩序 ((行政院61.6.26台財第6282號令、財政部61.8.2台財稅第36510號令))。 司法院釋字第287號解釋:「行政主管機關就行政法規所為之釋示,係闡明法規之原意,固應自法規生效之日起有其適用。惟在後之釋示如與在前之釋示不一致時,在前之釋示並非當然錯誤,於後釋示發布前,依前釋示所為之行政處分已確定者,除前釋示確有違法之情形外,為維持法律秩序之安定,應不受後釋示之影響。財政部中華民國75年3月21日臺財稅字第7530447號函說明四:「本函發布前之案件,已繳納營利事業所得稅確定者,不再變更;尚未確定或已確定而未繳納或未開徵之案件,應依本函規定予以補稅免罰」,符合上述意旨,與憲法並無牴觸。」
所稱稅捐,係指一切法定之國、直轄市、縣(市)及鄉(鎮、市)稅捐,但不包括關稅 ((稅捐稽徵法第二條))。
稅捐之徵收,優先於普通債權 ((稅捐稽徵法第六條第一項))。 土地增值稅、地價稅、房屋稅之徵收及法院、法務部行政執行署所屬行政執行分署執行拍賣或變賣貨物應課徵之營業稅,優先於一切債權及抵押權 ((稅捐稽徵法第六條第二項))。 經法院或行政執行分署執行拍賣或交債權人承受之土地、房屋及貨物,執行法院或行政執行分署應於拍定或承受五日內,將拍定或承受價額通知當地主管稅捐稽徵機關,依法核課土地增值稅、地價稅、房屋稅及營業稅,並由執行法院或行政執行分署代為扣繳 ((稅捐稽徵法第六條第三項))。